政务频道 > 正文

水务集团沈传浩:科研创新一小步节能高效一大步

2022-03-10 16:52 来源:青岛新闻网政务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9日讯(记者 刘钦 实习记者 谭昊阳)“每天我都要去生产现场巡视一遍。一趟下来两三个小时,一天能走一万多步。其他时间根据现场反馈的数据,及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还要参与科创项目研发。”这就是青岛水务集团双元水务有限公司技术员沈传浩的一天。从一名大学生,到拥有多项科研成果的技术人员,他从实际生产问题出发,一步步践行着科研创新,贡献社会的精神。


沈传浩


大胆尝试密切关注,节能减排立大功

2020年沈传浩一进入双元水务就参与了“无碳源添加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提及此项技术研发的动机,他向新闻网记者这样解释道,城镇污水处理厂很大一部分进水水质都是低碳氮比,为了出水达标,不得不投加大量碳源,以满足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需求。但投加碳源不仅增加大量生产成本,而且造成大量的碳排放。”

研发期间,作为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沈传浩倾注了全部热情与心力。“污水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工艺参数的改变,都会影响出水水质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如何克服这种棘手情况做研发,沈传浩向新闻网记者总结了八个字:“大胆尝试,密切关注。”

大胆尝试,就是要打破常规调试思维,创新研发方法,沈传浩与研发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在合理范围内大胆改变工艺参数,多次尝试,只为取得更好的结果。

“有一天中午我们在食堂吃饭,车间主任突然提出,如果溶解氧再降低一些,水质会不会变得更好?我们当时也顾不上吃饭了,立即展开激烈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我们决定大胆地调试一下,没想到水质真的变好了。”


沈传浩展示处理后的水质


密切关注,就是要关注水质变化。正是这种钻坚研微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才让他们短短半年就实现了无碳源添加污水处理技术的突破。创新升级后的污水处理技术,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减少了需投放的碳源,不仅降低处理成本,还能减少碳排放。

“项目实施后,每年我厂可节约碳源费用1000余万,减排二氧化碳5000余吨。”沈传浩表示,这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技术,并且在技术到位的前提下,这项节能减排技术具有全国推广的潜力。


污水处理后出水建成的景观池


打破常规不破不立,智能生产更高效

沈传浩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为节能减排出力,在实现自动化方面也是成绩卓著。他参与了一项“无人值守”项目建设,这一项目就是把人工操作变成机器自动化,进一步的减轻人力成本,在控制设备上达到一种精细化控制标准。

沈传浩向新闻网记者讲了研发过程中一个小故事。有一条净水线的初沉池配有撇渣管,撇渣管的运行要求精细,它的开口必须正对水面,略高或略低都会影响出水水质。水位变化很小,撇渣角度刁钻,使撇渣管的自动化成了一大难关。

为攻克这一难关,沈传浩曾守在污水处理池旁仔细观察了解撇渣管的运行方式,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思考得太过专注,天上下起细密的雨,他也浑然不觉,离开时才发现衣服早已被雨沾湿了。


沈传浩向青岛新闻网记者讲解污水处理情况


但也正是这次实地考察,让沈传浩在内的研发团队有了灵感。沈传浩也用了八个字总结:“打破常规,不破不立。”经过一番攻坚克难,最终建成的“无人值守”污水厂成果显著。

沈传浩总结“无人值守”项目的优点有两点,首先是一线的运营人员减少了一半,这些分流出来的人员就可以作为生产设备的保障;其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自动化比人更加精细,减少在场人员也提高了安全程度,为公司的智能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技术是水务集团最先研发并使用的,在污水处理自动化生产这一方面,水务集团走上了全国前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认为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沈传浩对科研创新的感触良多,未来研发方向也非常明确,要为实际生产而服务。“双元水务承担了城阳区内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非常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目前我们厂的“无人值守”项目已经实现了工艺参数的自动调整,接下来还会融合精确曝气,精确加药系统,进一步研发升级我们的‘无人值守’项目。”


沈传浩在检查相关数据


沈传浩的志向不止于此,他深知科研创新是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目的最终归于造福社会:“未来,我会通过不断学习,尽我所能,紧密结合生产技术需求深入研究,为青岛水务,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