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事件”发生距今已有四日,事实表明,网络对“唐山打人事件”的讨论并未在罪犯落网和“雷霆风暴”专项行动启动之后冷却停歇,相反,接二连三地实名举报所引发的次生舆灾,以及塔西佗陷阱和“罗宾汉”“广场”“共情”三大效应的同频共振,都在不断激化事态发展,乃至吸引西方舆论关注。回顾事件前后,打人者施暴时的嚣张跋扈与被抓捕的狼狈不堪形成鲜明反差,只是这一切都难以弥补受害者的身心、难以修复唐山市的城市形象、难以遮掩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
洞察唐山打人事件,青岛新闻网舆情工作室提出以下呼吁:
其一:社会治理良善离不开法治社会保障。恶性事件的发生存在偶然性,但其背后必然与地方综合治理水平相关。在多起荒唐事件在唐山发生后,“光明时评”就指出:“(这)显示的是社会治理的失效,都隐喻着‘法’的威信在一个地域间的流失,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逻辑链条。法治建构之慢之难,法治破坏之快之容易,当给疫情下更多执法者、司法者、公共政策制定者以警钟之声”。
其二:拒绝假面尊重,“她”值得进步社会的更多尊重。伟大导师马克思曾断言:“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571页)。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已得到显著提高,从被男性压迫转变为独立自主,从“我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我要怎么做”,但这还远远不够。“丰县生育八孩女子”“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唐山打人事件”等言论事件的频频发生让我们意识到,社会上仍存在或明或暗对女性残存的陈腐观念,而高关注度、大量同情声音背后折射出的“焦虑”情绪亦广泛滋生于女性群体。新时代的女性价值和情绪亟需被社会听见看见。
其三:“实名举报”浪潮翻涌向前,开门纳谏恰逢其时。近日,酒吧老板非法拘禁案、女商人举报恶霸破坏生产案接连出现,这一切的背后,恰恰是个别地区正义缺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门纳谏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最好体现,也是大数据时代主持舆情工作的必要态度。各地各部门应主动作为,把“引智”与“引制”工作落地落实,在不断提升网民素养的同时,将“舆情潮涌”引入制度“蓄水池”,化大浪为光粼,化“危”为“机”。
其四:扫黑除恶须走深走实,让人民群众收获真真正正的安全感。打人事件发生后,央视、南方都市报、工人日报各自以“扫黑除恶绝不能有盲区!”“扫黑除恶‘回头看’务必多看几眼”“‘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打伤的是公众安全感”为题发声,敲响振聋发聩的警钟,从舆论监督监督敦促唐山市政府从严从快彻底铲除黑恶势力这一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同济大学法学教授表示:“扫黑除恶,需要做深做实,需要除恶务尽,唐山或许需要这样一个扫黑除恶的新契机。”
青岛新闻网舆情工作室认为,面对此类教训,执“剑”者唯有以雷霆之势正视问题、反躬自省,方能挽回公信。而对待新时期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唯有充分认识扫黑除恶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方能让平安中国建设,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山,一座英雄之城。让我们共同期待他的涅槃重生。
青岛新闻网舆情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