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2月13日讯(通讯员刘海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强有力的保障。生态环境部《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下发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强化对企执法帮扶措施,推行效能型执法,提升排污单位防污治污和自我管理能力,以生态环境高质量管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穿透式执法,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生态环境执法,“严”是主基调。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始终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渠道开展环境监督执法。以“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执法为抓手,建立污染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污染源名录库、执法人员信息库,严格按要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送派检查执法人员,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夜查等方式,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和一般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进行常规检查,并将企业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开展交叉执法、错时执法,持续推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对案件重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成立专案组,配备精干执法力量进行专案专办,加强案件办理中的技术法律支持。2024年,共印发执法方案12个,出动执法人员近5000人次,检查企业2700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3起,同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7次,移送涉危险废物刑事案件1起、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刑事案件2起。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等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从严密防范流域性突发环境事件、加强极端天气环境风险防范、加强重污染天气防范和应对、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切实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污染防控、积极稳妥应对重大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以及其他生态环境风险等8个方面,深入排查,优化举措,持续推进污染综合治理,逐步消除风险隐患。”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大队长宋其鲁介绍,建立“重大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动态清单”,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整治措施,一名责任人”的原则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分工、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按时序进度严格推进,全面降低风险。
无感式执法,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执法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在强化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始终秉持“执法+服务”工作理念,深入实施“环境更好打扰更少”执法模式。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更新,对正面清单管理企业建档立卡,提供“定制式”执法服务,帮助企业梳理环境风险点,维持企业污染源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实现“无事不扰、异常调度、报警核查、违法必究”。截至2024年底,已有613家企业被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无事不扰”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的远程监控与实时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让违法企业无处遁形。目前,全区已形成用电监控系统、在线监测平台、固废管理平台、排污许可管理平台、辐射监管系统等为主的多个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和智慧执法监管平台的“N+1”型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据统计,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2024年开展非现场执法1385次,占执法总数46%以上,发现并解决问题118个。
“通过智慧监管系统,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我们的执法行为,都在‘阳光’之下进行。”宋其鲁进一步介绍,不仅减少了执法人员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同时,又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时的掌控;其次,对执法人员也是一项约束,有助于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当中做好相应规范的标准动作,提升执法的公信力。
▲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精准远程监管企业排污。
不仅如此,在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的执法实践中,“包容审慎”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执法人员摒弃了传统的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等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积极推行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五段式”执法模式,并熟练运用“四张清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免于行政强制事项清单),以说理式执法、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举措,代替过去的强硬处罚。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疏忽和失误,给予适度的容错空间,更有助于企业成长。”宋其鲁介绍,“对于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企业,以及那些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企业,执法人员会依法依规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这种柔性执法方式,不仅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经营秩序,还激发了企业主动加强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了执法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讲理式执法,对信访者“一呼即应”
信访是生态环境执法中线索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
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围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环境利益”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来信来访登记、案件查办、信访回复、立卷归档等各项信访工作制度。“我们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接访、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查复’的信访工作要求,对群众反映的生态环保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诉必应,确保信访投诉案件‘件件有回音’。”宋其鲁介绍。
▲信访工作人员到现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回访。
与此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加大信访督查督办力度,对已办结信访案件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时抽查的方式进行回访,确保每一件信访案件都能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完成销号,做到信访案件投诉查处一件、落实一件、解决一件,防止重复投诉信访件的发生,全年信访投诉案件同比下降21%。
针对群众投诉集中的异味扰民、噪声扰民问题,执法人员强化突击执法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利用夜间值班时间开展信访问题核查,督促业主进行整改。不定期对重点投诉问题开展“回头看”,认真倾听群众诉求,与投诉人动态了解整改落实情况,持续巩固整改成效,有效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达到“事解心舒”。
2024年,围绕群众高度关注的噪声异味扰民、扬尘污染环境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实地检查,了解群众诉求,指导整改,切实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共办理环境信访投诉964件,其中大气方面316件、水方面133件、噪音方面66件、其他方面451件,按期办结率保持100%。
宋其鲁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接下来将继续以着力化解民生诉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深入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优化执法方式,锻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坚持把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心共济守护山海连城的美丽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