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 正文

守“土”保“水”,即墨区持续深化这项工作

2025-03-19 17:34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3月19日讯(通讯员刘海豹)“自从村里有了污水处理站,老百姓没人乱泼脏水了,街道干干净净。处理后的污水成了村里的景观用水,街道两边的花花草草不缺水,长得倍儿精神,看着心里就舒坦。”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稻香村村民姜丽芳表示。

image.png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检。

这是即墨区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一幕。2021年以来,即墨区整县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通过“管道+市政管网、管道+模块收集处理、管道+收集池+专业抽运”三种方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57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64.9%,累计创建36个省级、124个市级、190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优美环境需要长效监管。为了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即墨区持续加强运营管理的力度。“除了对全区50座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我们还加强对污水处理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目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到100%,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此外,即墨区还强化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将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机衔接,形成常态长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机制,并通过加强对村民的环保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污水的危害,掌握正确的污水处理方法。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土壤生态安全为重点,即墨区正在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严把建设用地准入关就是关键一环。

近年来,部分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原厂址在改作他用时,是否存在土壤污染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让人民群众‘住得安心’,关键是要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制度,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相关负责人说,建立区级跨部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制度,及时将工业企业关闭搬迁后腾退的地块纳入监管,避免形成监管盲区。对拟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有序推进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采取清理污染源、划定隔离区、开展地下水监测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管好、治好土壤污染,更要强化在产企业的污染预防。即墨区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及时更新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监督指导名录内的企业严格履行土壤污染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义务,并加强对企业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以电镀、制革、危险废物经营行业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引导在产企业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线架空建设等。同时,加强设施设备拆除活动的污染防治,防止不当操作造成二次污染。

去年,即墨区对1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对13个地块开展土壤污染调查,积极推动马山新区下泊片区旧村改造项目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全年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将立足部门职能职责,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手段和检查机制,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保障辖区土壤环境安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