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 正文

青岛市即墨区:按下“加速键”打出“组合拳” ,守牢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

2025-04-07 17:41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4月7日讯(通讯员刘海豹)“原本需要1个月的环评审批流程,现在一次性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动力电池PACK项目负责人为当地环评审批改革点赞道,“他们的热心贴心服务,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推行“园区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机制,压缩环评审批时限97%……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锚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按下环评审批“加速键”,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守牢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保、双促进”。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过去医疗机构办证,需要先到行政审批部门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再到生态环境部门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如今通过辐射放射一体化办理,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即墨区某口腔门诊部负责人高兴地说。

企业的认可,是对生态环境部门深化环评改革成效的最佳注脚。据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主动介入+精准服务”环评审批体系,推动环评审批提速。一方面,建立“一窗综合受理平台集成办”模式,将分散的审批事项整合至市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image.png

▲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针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安排工作专班提前介入,全过程对接,及时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存在问题和企业诉求,以最快速度完成环评审批工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今年以来,精准帮扶省市重点项目45个,一季度完成重点项目保障2个。

“我们还实行‘区域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环境管理一科相关负责人于燕玲介绍,对符合试点区域准入条件的入驻项目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审批,将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真正实现受理、审查、核定、签发“一日办”,为企业大大节省了前期手续办理时间。

探索园区企业“打捆环评审批”机制。“我们去年对18座中小型水库、水闸(坝)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打捆环评审批’,一次为企业节省成本20余万元。”于燕玲介绍,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打捆环评审批”有效减少了编制环评文件的费用和精力投入,减轻了建设单位的负担。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完成环评审批项目33个,实行告知承诺审批10个,环评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

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守牢生态第一道防线

重点管控单元10个,面积981.83平方千米;一般管控单元8个,面积939.69平方千米……2024年,即墨区配合青岛市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

“我们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绿色标尺作用,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副局长唐尧初表示,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方面,运用智能化、制度化手段,重点审查生态环境管控的符合性,强化重点行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及重大项目落地审查分析,守好生态保护红线。

创新推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同步审核、压茬办理”工作模式,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以实打实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的负担。“两项许可‘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大幅压缩了技术评估、审查审批时间,企业办事效率提升70%以上。”于燕玲说。

image.png

▲生态环境精准分区管控,让建设美丽即墨有了“绿色标尺”。

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执法领域的应用,结合不同的管控要求,优化各片区执法监管重点,有效提升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各单元特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利用走航监测、用电监控、在线监测等信息化手段,实施差异化执法、非现场执法等执法方式,不断压实企业严格履行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

坚持“服务+执法”双轮驱动,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

电子屏上,实时显示废水排放的流量、pH值、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走进位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的青岛宏泰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中控中心,该企业管理服务的25家电镀行业企业污水排放量、数据变化情况一目了然。

拿出排污许可证,企业负责人于耀武扫描上面的二维码,企业可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类别、大气污染物以及废水的排放规律和执行标准等信息清晰明了。

“排污许可证是企业的‘环保责任书’。”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环境管理一科相关负责人隋一昕说,为了规范企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污行为,控制污染物排放,即墨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推动了企业环保体系的逐步完善。

image.png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帮扶指导。

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坚持“审批与监管并重”原则,构建“服务+执法”双轮驱动模式,加强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效能。根据全覆盖的要求,对全区587家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核发动态管理,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同步运行,防范和遏制环境污染,并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行动,202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升级生态环境监管监测装备,强化“人机协同”作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4年,全区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3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如今,即墨区正以环评审批为基点,全链条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以更高效的服务、更严格的监管守护绿水青山,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唐尧初表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