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14日讯 为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引导市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连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联合山东大学“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拾贝净滩护碧海助研治污践初心”志愿服务活动。
沿着崂山湾海岸线,“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港中旅海泉湾北滩、青岛蓝谷人才公园、小岛湾北岸海滩、冯家河码头等地,手持夹钳和垃圾袋捡拾岸边的塑料瓶、泡沫块、废弃渔网等海漂垃圾,同时,志愿者还向来往的游客讲解海洋垃圾的危害及保护海滩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大家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养成垃圾分类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忙碌的“小蓝帽”“红马甲”成为沙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清理岸滩垃圾以外,“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还捡拾了大量牡蛎壳、蛤蜊壳、扇贝壳。“这些贝壳会被送到实验室,团队成员将其研磨成粉后再进行改性,新材料可以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志愿者冯梦娇介绍,“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专业和科研优势,对岸滩上常见的贝壳、浒苔、虾蟹壳、鱼骨等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清理岸滩垃圾以外,“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还捡拾了大量牡蛎壳、蛤蜊壳、扇贝壳。“这些贝壳会被送到实验室,团队成员将其研磨成粉后再进行改性,新材料可以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志愿者冯梦娇介绍,“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专业和科研优势,对岸滩上常见的贝壳、浒苔、虾蟹壳、鱼骨等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清理岸滩垃圾以外,“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还捡拾了大量牡蛎壳、蛤蜊壳、扇贝壳。“这些贝壳会被送到实验室,团队成员将其研磨成粉后再进行改性,新材料可以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志愿者冯梦娇介绍,“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专业和科研优势,对岸滩上常见的贝壳、浒苔、虾蟹壳、鱼骨等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讲、“浒”尽其用研究项目、巡河巡海巡湾等活动百余场,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和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品牌效应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