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 正文

青岛市即墨区:环保信用修复帮企“摘帽焕新”,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2025-04-21 17:34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4月21日讯(通讯员刘海豹)在青岛市即墨区,部分企业直到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融资、申请优惠政策等方面受到限制后,才惊觉环境信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已评为环境失信的企业,该怎么办?丢掉的信用,用什么办法才能挣回来?

“我们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大部分失信企业,对环境信用修复的有关政策了解不够,导致企业未能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纠正。还有一些企业,不知道如何进行环境信用修复,部分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构成环境失信。”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副大队长蓝刚表示。

为帮助失信企业“摘帽焕新”,切实保障企业权益,服务绿色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积极主动跟踪企业信用修复需求,探索推行信用修复“主动服务、协力联动、宣传引导”机制,引导环保失信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激发企业市场活力。

刚柔并济,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要修复企业信用,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失信企业,哪些失信企业符合修复条件。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对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进行梳理,并对企业环境失信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信用修复需求后,对具备修复条件的,通过电话、微信、走访企业等方式,指导帮助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信用修复。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转变思路,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绝不姑息纵容的“刚性”执法基础上,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搭建信用修复的“绿色通道”,展现出温情满满的“柔性”一面。

“执法人员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第一时间,便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主动告知书,并附上详细的信用修复指南,面对面为企业讲解信用修复的条件、流程、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让企业清晰知晓如何在接受处罚、改正错误后重塑自身信用形象。”蓝刚介绍,2024年共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74份。

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纠错重生”

失信企业要想尽快恢复信用,首先要保证违法问题整改到位。

为确保信用修复工作落地见效,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违法情形,量身定制整改方案,帮助企业精准查找环境问题“症结”,并督促其按时完成整改任务,以达到信用修复的前置要求。

对企业提出环境信用修复申请的,第一时间组织核实失信行为整改完成情况。若企业失信行为确实已经整改到位,便及时指导企业准备好相关材料,按照相关流程协助提交修复申请。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由之前失信企业现场提交环境信用修复所需材料并自行上传提请环境信用修复,转变为通过网络发送相关材料电子扫描件,实现了环境信用修复从“跑多次”向“跑零次”转变,极大节省了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和成本。

据了解,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去年帮助64家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及时恢复信用,修复信用记录68条,当年处罚案件修复占比38.4%,切实推动企业从“要我修复”转变为“我要修复”。

除了以制度保障企业更快更好修复环境信用外,生态环境部门还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加强宣传,培育全社会守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充分利用“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送法入企”、“六五环境日”、发放宣传单和信用修复指南等活动,累计向300余家企业宣传环境信用修复有关政策。

多方共赢,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叠加效应。

一方面,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得到极大提升,不再将行政处罚视为“灭顶之灾”,而是积极主动整改,众多企业在修复信用后迅速重回发展正轨,市场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另一方面,企业环保投入加大、污染治理水平提高,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从宏观层面看,优化了地区营商环境,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是我们生态环境部门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服务营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切实举措。”蓝刚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把环保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做好做实,强化差异化监管,对于信用好的企业,降低风险等级,加大激励,让其享受到更多的信用红利;对于信用低的企业,提高风险等级,加强帮扶指导,促进企业合规经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下一篇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